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智能装备仿真赛道
——特种装备仿真方向
一、竞赛背景及目的
特种装备是指专门设计用于特定任务、特定环境或特定需求的装备。这些装备通常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针对性和非日常性,根据不同任务和环境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以满足在极端或特殊条件下对装备的特殊要求。特种装备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军事、消防、公安、探险和科研等领域。特种装备模拟大赛旨在促进特种装备在仿真领域的创新发展,推动仿真技术与特种装备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仿真创新应用交流平台,该大赛为军队院校、基层部队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和推动创新的机会。同时,大赛还鼓励参赛者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特种装备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特种装备仿真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二、竞赛方向
本竞赛侧重评比仿真技术在特种装备研发与作战使用中的应用,具体设置五个自主选题:
1.特种装备设计仿真
2.特种装备训练仿真
3.特种装备作战仿真
4.特种装备保障仿真
5.其他与特种装备仿真相关的方向
三、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2024年5月1日-10月15日
2.初赛时间:2024年10月中旬
3.省赛区决赛时间:2024年10月下旬
4.全国总决赛时间:2024年11月
具体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微信公众号(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和大赛官网(http://www.siac.net.cn)。
四、参赛对象
1.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和基层部队人员;
2.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参赛人数不超过(含)5人。
五、报名及缴费
竞赛采取注册参赛的形式,报名要求如下:
1.5月1日后参赛单位和个人可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参赛报名信息。
2.所有参赛成员需登录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参赛者报名后按照300元/作品的标准缴纳大赛报名费。参加决赛的个人需缴纳会务费,缴费标准待决赛执行方案确定后详见大赛官网。
3.大赛的详细内容及进展情况,将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实时更新,请各参赛者及时关注。为做好参赛组织工作,建议各参赛单位选派一名工作人员负责与大赛组委会的日常联络。
4.费用可在大赛官网或公众号上直接支付,也可采用银行汇款方式。
汇款信息如下:
账 户:北京信诚博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亚运村支行
账 号:110916013610902
汇款时请备注“特种装备仿真+学校名称+汇款人姓名”。
六、对参赛作品/内容的要求
本竞赛采取两级赛制,通过初赛的作品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作品提交以申报书、答辩PPT(转化成PDF版本)、视频、图文阐述等方式上传到内网(网址另行通知)。
(一)初赛
参赛者需要在报名截止时间之前登录官网注册报名,并将完整的作品、作品信息表(见附件)及相关资料上传至军网内网。
初赛为作品评审,须按照以下要求如下:
1.申报书:PDF格式,大小100M以内,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可插入图片、图表等信息。
作品图文阐述,需简单明了,必须包含但不限于:
(1)参赛作品的背景和目标;
(2)参赛作品设计思路;
(3)参赛作品的创新点/应用性;
(4)作品成果展示,包括外观图片、功能介绍、演示效果等,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格式为mp4,编码为H.264,分辨率为720P及以上;音频采用双声道,采样率不低于48kHz,要求能够完整展现作品的特色和设计内容,全程有解说配音;包括但不限于作品操作和演示过程等。
2.汇报PPT
设置为自动播放PPT,时间不超过10分钟,由前三名完成人之一配音,PPT汇报内容与申报书一致。
特别提醒:大赛组委会将对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对作品原创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核。如有违规,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二)全国总决赛
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作品,采用现场作品展示和答辩方式进行。
1.各参赛队伍提交的内容包括申报书、汇报PPT或演示视频,要求均同初赛。
2.所有作品以截止日期前收到的文件作为决赛评审依据大赛组委会对逾期提交文件的按照弃赛处理。
3.陈述形式说明:
鼓励参赛队伍围绕参赛作品主题及内容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鼓励选手在答辩过程中重点展示作品创新点、技术点等内容。每组选手设置10分钟作品介绍时间。
陈述过程可辅以视频、PPT等配合演示。
作品演示说明:要求参赛作品(实物、模型或其他形式)能够体现其设计原理及主要功能。
4.评审标准
评委打分确定排名。如涉及获奖等次的同分情况,由评委对同分作品投票或打分决定。
评委遵循回避原则,如遇本单位参赛队伍作品不打分。评分遵循取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统计平均分。
评审标准主要从完整度、创新性、技术性、普适性、高效性、科学性以及参赛选手现场表现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七、赛制及奖项说明
大赛采用初赛和全国总决赛两级赛制。初赛由大赛组委会和竞赛方向办公室联合组织进行,通过初赛进入全国总决赛名单将会在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官网公示。
全国总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最佳组织奖及单项奖(创新探索奖、前沿突破奖、应用转化奖、交叉融合奖),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证书。
八、培训及其他说明
1.组委会将针对参赛内容等事项安排相关培训,请密切关注大赛官网和公众号。
2.如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决赛无法正常举行,组委会将酌情变更举办地或比赛方式,希望各参赛单位和广大参赛者能够理解并支持。
3.参赛者不同意或不符合下列要求说明之一的,将视为自动放弃比赛:
(1)参赛作品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2)参赛项目或作品必须为原创,版权所属明确,若有涉及版权侵权等法律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由此引发的所有后果及法律责任。
(3)凡参加过往届本赛事的作品及在其他相关或相似赛事中获奖的作品原则上须更新30%及以上的内容可参加本届赛事。
(4)投稿作品后如作品入围,大赛组委会与官方授权合作组织机构有权无偿在公共媒体上对作品作非营利性展示、展播、结集出版,或用于公益宣传与传播教育等非商业性活动。(参赛者特别申明不得使用除外。)
(5)参赛期间,参赛者不得将参赛作品所有权转让给任何第三方。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取得全国组委会授权下,不得将本次大赛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但可用于非商业的公益传播,以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6)本次比赛期间以外,参赛作品产生的一切后果与责任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7)凡提交作品参赛,即被视为接受大赛各项条款,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和改评、追回奖项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