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仿真组竞赛方案(一)2、机器视觉虚拟仿真组竞赛方案(三)3、智能硬件系统仿真设计专项组竞赛方案二、机器人系统仿真方向竞赛方案三、军事装备仿真方向竞赛方案水运基础设施仿真设计专项组智慧工厂组数字孪生城市组机器视觉仿真组竞赛方案生产系统仿真组竞赛方案军事装备仿真方向竞赛方案智能硬件仿真方向数字建模与智能决策方向竞赛方案智能装备仿真应用赛道一、仿真教学设计方向竞赛方案二、仿真课件制作方向竞赛方案三、仿真教学资源制作方向竞赛方案仿真教学应用赛道一、医学仿真创新方向竞赛方案二、医学仿真应用方向竞赛方案临床医学与公卫医学方向竞赛方案护理学竞赛方案医学技术方向竞赛方案药学方向竞赛方案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方向竞赛方案医学仿真创新应用赛道一、教学实验设计方向竞赛方案二、数字化升级设计方向竞赛方案三、科普设计方向竞赛方案四、企业培训设计方向竞赛方案材料工程仿真创新方向食品工程仿真创新方向材料工程仿真创新方向竞赛方案化学化工仿真创新赛道一、电路仿真设计方向竞赛方案二、机械仿真设计方向竞赛方案(三)1、电气仿真设计(自主创新)方向竞赛方案(三)2、电气仿真设计(自主创新)方向-PocketBench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器专项组竞赛方案四、电气仿真设计(协同育人)方向竞赛方案五、虚拟仿真创意设计方向竞赛方案六、建筑仿真设计方向竞赛方案协同育人数字仿真微课制作方向电气仿真设计方向——储能及风力发电仿真创新设计组竞赛方案PocketBench硬件储能数字文创水运基础设施仿真设计组仿真创新设计赛道常见问题企业赛道智能社会治理仿真创新方向竞赛方案数字建模与智能决策赛道竞赛方案电子信息系统仿真方向竞赛方案航天航空系统仿真方向竞赛方案能源系统数字仿真方向竞赛方案智能制造系统仿真方向竞赛方案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方向竞赛方案时空序列预测仿真方向竞赛方案复杂电磁应用仿真方向海洋信息数字仿真方向复杂系统数字仿真赛道1.内蒙古我要报名
通知公告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竞赛赛道 创新探索奖、前沿突破奖、应用转化奖、交叉融合奖 评审管理办法(2024意见稿)

发表时间:2024-08-31 23:10

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竞赛赛道

创新探索奖、前沿突破奖、应用转化奖、交叉融合奖

评审管理办法(2024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为促进仿真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激励广大参赛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特设立创新探索奖、前沿突破奖、应用转化奖、交叉融合奖四大奖项。本办法旨在明确各奖项的评审原则、流程、标准及监督机制,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评审机构与职责

      1、各赛道成立评审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组成,负责本赛道评审工作的组织、指导与监督。

      2、评审委员会下设各竞赛方向评审组,由本竞赛方向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与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参与评审的作品进行评审和推荐,确保评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3、 设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评审过程,接受并处理参赛者及社会各界的投诉与建议,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性。

第三章评审对象及评审原则

      4、 评审对象为各竞赛方向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作品及由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共同推荐的部分优秀二等奖作品二等奖作品同一方向不超过三组

      5、各竞赛方向的创新探索奖、前沿突破奖、应用转化奖、交叉融合奖各一个名额,且由各竞赛方向分委会确定本年度设置以上四个奖项中的哪几项。

      6、评审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创新性:重点考察项目的原创性、新颖性和技术先进性。

实用性:评估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效果及推广潜力。

交叉性: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促进知识与技术的交叉渗透。

公正性:确保评审过程公开透明,评审标准统一,避免任何形式的偏见与不公。

第四章评审流程

      7、 评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参评作品推荐与确定:

学生参加的竞赛方向在全国总决赛评审结束后,一等奖自动进入参评名单,并由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共同推荐组二等奖作品进入参评名单。

教师、医生企业技术专家等在职人员参加的竞赛方向在全国总决赛现场评审结束后,一等奖自动进入参评名单,并由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共同推荐3组二等奖作品进入参评名单。

(2)会议评审与推荐:

学生参加的竞赛方向:由参加全国总决赛现场评审的专家及优秀指导教师共同对入选的参赛作品进行会议评审(入选参赛作品可远程在线答辩也可到评审现场答辩),依据评审标准打分,并现场即时出成绩确定奖项。

教师、医生企业技术专家等在职人员参加的竞赛方向:全国总决赛现场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参加现场评审的所有参会人员也同时进行投票评审,待一等奖作品及现场评审专家推荐参评的二等奖作品确定后,由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即时统计出投票结果,根据投票成绩确定奖项。

(3)颁奖:与各竞赛方向的一二三等奖等获奖作品共同参加颁奖典礼。

第五章评审标准

      8、 各奖项设置目的及评审标准参考如下:

创新探索奖:此奖项开设的目的是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好奇心和原创精神,进行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侧重于项目的创新性、技术难度及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引领作用。

前沿突破奖:此奖项开设的目的是聚焦科技前沿,鼓励独辟蹊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关注项目在仿真技术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贡献。

应用转化奖:此奖项开设的目的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或国家需求为牵引,推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强调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交叉融合奖:此奖项开设的目的是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合作,促进共性技术的交流与融合。重视项目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9、各竞赛方向根据以上评审标准制定本竞赛方向的评审标准细则及评审表格。

第六章监督与申诉

      10、 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参赛者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评审结束后3天内向监督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监督委员会将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第七章附则

      1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所有。组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分享到:
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组委会
支持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学研大厦
报名电话:13621202247
Email:siac2022@qq.com

关注我们